数字化浪潮下 智慧高速需要哪些智慧?
近日,交通运输部印发《关于扎实推动“十四五”规划交通运输重大工程项目实施的工作方案》(简称《工作方案》),提出要实施“交通运输新基建赋能工程”,强调以数字化、网络化、智能化为主线,推动感知、传输、计算等设施与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协同高效建设。
5月25日,中国交通报社与腾讯联合开展第二期“智慧交通观察·群聊2022”主题研讨,嘉宾围绕智慧高速公路建设的核心功能、场景应用与推广,以及经济性和可持续发展前景等展开讨论。与会专家表示,智慧高速公路建设要精准解决行业痛点,让运营管理者和公众都有获得感、幸福感;要靠场景和功能驱动建设、打造投资建设闭环,建设可持续运营的智慧高速公路。
提升获得感
智慧带来安全畅通节能
2018年2月,交通运输部印发《关于加快推进新一代国家交通控制网和智慧公路试点的通知》,划定了北京、河北、吉林、江苏等9个智慧公路试点地区,自此,智慧高速建设试点工作迈入加速阶段。现阶段,智慧高速公路建设已在高速公路收费、交通流监测等方面有较为成熟的应用成果。
“智慧高速公路建设的核心始终是围绕交通运输行业的安全、畅通、节能。”北京中交国通智能交通系统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孟春雷表示,智慧高速公路建设是以人民为中心,与交通强国“建设人民满意交通”的目标一致。
中咨泰克交通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张艳也表示,智慧高速公路建设的核心是保障安全、快速通行,此外,通过智慧化手段,例如近几年正在探索应用的智慧收费机器人、巡检机器人等来实现降本增效,是广义节能的一种体现。“对于管理者而言,减少了人工成本;对公众来说,通行更快速顺畅,也是节省了经济成本。”张艳说。
《工作方案》也提出,“十四五”时期,重点推进杭绍甬高速等一批智慧高速交通新基建重点工程,以点带面推动新基建系统化、规模化发展,增强交通基础设施精准感知、精准分析、精细管理和精心服务能力,提升交通基础设施运行效率、安全水平和服务质量。
众多互联网科技企业也深度参与到智慧高速建设中,共同推进高速公路路况全域感知、管理高效决策、信息精准触达,提升公众在高速公路领域出行的获得感。
责任编辑:张建荣